2022年5月4日 [共4頁]
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導演及編舞作品《一個人的哪吒》,以現代香港的視覺重塑經典,觀照哪吒與父母長輩、朋友、社會、自身的關係,尋覓成長路上的孤寂與愛。暫別數月,重回劇場,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誌慶節目之一——舞蹈劇場《一個人的哪吒》將於2022年6月10至12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,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。
藝術總監楊雲濤再次由經典出發,與助理藝術總監謝茵聯合編舞,重塑不朽神話傳說。通過哪吒的叛逆成長經歷,探討責任、孤獨與愛。是次製作富創新與活力——年輕作曲家劉曉江把電子音樂注入傳統故事、戲曲音樂團體一才鑼鼓更量身編創全新南音唱段,不同樂種互相碰撞,精彩可期。聯袂劇場構作潘詩韻、佈景設計王健偉、服裝設計譚嘉儀、燈光設計楊子欣、錄像設計方曉丹,誠摯呈獻不一樣的哪吒故事。
創作團隊#:
導演及編舞: 楊雲濤
聯合編舞: 謝茵
作曲及音響設計: 劉曉江
南音創作: 一才鑼鼓
劇場構作: 潘詩韻*
佈景設計: 王健偉
服裝設計: 譚嘉儀
燈光設計: 楊子欣
錄像設計: 方曉丹
#詳細創作團隊簡介請參閱附件
*承蒙香港演藝學院允許參與是次製作
簡短資訊 (約250字) 叛逆成長 唯雙眸清澈 哪吒,不會是一群人,卻可能是每一個人,他的傳說,映照著在尋找靈魂歸屬的成長路上而獨自奔跑的你和我。成長,是他尋求自我時的一路盛放;自戕,是他命運矛盾衝突裡的極致選擇;重生,是他生命在愛與孤獨中迎來的蛻變。 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以現代香港的視覺重塑中國傳說,為哪吒成長路上的叛逆與孤寂尋找一個浪漫的表述。 舞蹈劇場《一個人的哪吒》 |
演出資訊 | ||
地點 |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| |
演出場次及票價 | 2022年6月10至*11日(星期五至六)晚上7時45分 2022年6月11至12日(星期六至日)下午3時 $480 $380 $280 $180 $80(夜場) $380 $280 $220 $160 $80(日場) *設演後藝人談 |
|
節目長度 | 約1小時15分鐘,不設中場休息 | |
注意事項 | - 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欣賞 - 觀眾務請準時入座,遲到觀眾須待適當時候方可進場 - 進入表演場地前須使用「安心出行」流動應用程式登記,並向場地職員出示「疫苗通行證」 |
|
購票資料 |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| |
優惠門票 | 五折 | 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、殘疾人士及其陪同者、輪椅使用者及其陪同者、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,以及全日制學生可享半價。優惠票持有人士入場時,必須出示可證明身份或年齡的有效證件。 |
八折 | 香港舞蹈團「以舞會友」尊尚會員 | |
九折 | 香港舞蹈團「以舞會友」精英會員 | |
所有優惠折扣均設有限額,先到先得,售完即止 |
||
節目查詢 | 3103 1810 / www.hkdance.com | |
票務查詢 | 3761 6661 |
附件:創作團隊簡介
![]() |
楊雲濤 | 導演及編舞 楊雲濤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(今中央民族大學)舞蹈系,曾加入廣東現代舞團、北京現代舞團及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。2002年加入香港舞蹈團擔任首席舞蹈員,2007年出任助理藝術總監,2013年出任藝術總監。 楊雲濤曾為香港舞蹈團編創多個作品,包括《蘭亭.祭姪》(獲頒2013香港舞蹈年獎「最值得表揚舞蹈製作」,北京和台北巡演)、《花木蘭》(獲頒2014香港舞蹈年獎「最值得表揚舞蹈製作」及「最值得表揚群舞演出」,紐約、悉尼、倫敦及明斯克巡演)、《梁祝.傳說》(首爾巡演)、《風雲》(獲頒三項2015香港舞蹈年獎)及《倩女.幽魂》(獲頒三項2016香港舞蹈年獎,北京、廣州、台北、上海及杭州巡演)、《紫玉成煙》(獲頒2019香港舞蹈年獎「傑出中型場地舞蹈製作」)及《凝》(獲頒發香港舞蹈年獎「傑出網上製作」)。其他作品包括《三國風流》、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、《紅樓.夢三闋》之<白>、《中華英雄》、《觀自在》之<初心>、《白蛇》、《弦舞》、《一水南天》及《山水》等,並主導一個歷時三年的「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」。 楊雲濤於2003及2006年兩度獲頒香港舞蹈年獎「傑出男舞者」,另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2009「年度最佳藝術家獎(舞蹈)」。
|
|
謝茵 | 聯合編舞 謝茵於2002年加入香港舞蹈團擔任首席舞蹈員,2012年出任少年團藝術統籌及導師,2012-14年獲邀擔任香港演藝學院中國舞系客席導師,2014年獲香港舞蹈團委任為駐團導師,2021年晉升為助理藝術總監。自2005年開始參與創作,憑聯合編創作品分別於2006及2009年獲香港舞蹈年獎,2012年憑《破曉》獲紫荊杯國際舞蹈邀請賽創作銅獎。獲香港演藝學院邀請創作《踪跡之雨喻》及為香港芭蕾舞團創作《末日‧重生》〈蓮花〉。曾擔任香港舞蹈團大型舞劇《花木蘭》、《風雲》、《倩女.幽魂》、《中華英雄》、《白蛇》之聯合編舞,以及統籌多個兒童團及少年團大型演出,最新作品為《三城誌》〈四季〉。2020年演出音樂劇《一水南天》主角徐老海。
|
![]() |
劉曉江 | 作曲及音響設計 劉曉江,先後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城市大學獲取其學士及碩士學位,分別主修作曲及電子音樂與創意媒體藝術。 作為一名作曲家、電子音樂人、聲音藝術家,其聲音作品包括室內樂、管弦樂、中國樂、現場電子樂、聲音設計、裝置等等。他同時熱衷於在劇場及非常規空間創作中探索各種概念和語言。
|
![]() |
一才鑼鼓 | 南音創作 一才鑼鼓成立於2012年,專攻戲曲音樂,以音樂會、說唱、劇場、即興等各種表演形式呈現戲曲之音樂感和戲劇感。其首個劇場作品「俺,武松」(2017)以無唱唸之獨腳戲探索戲曲形體與音樂之極致。此後他們積極製作各類創作及研究項目,近年項目有:電台節目「戲曲輕音樂」(2020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節目)、說唱系列「在海底拾起銅鑼一面故事一樁說唱幾回」(2020;社區文化大使計劃)、以戲曲曲式與劇情為藍本創作而成之網上音樂庫「香港微音樂」(2021;香港藝術發展局「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」支持)、互動劇場「學行」(2022)、香港早期工尺譜研究計劃「工尺之間」(2022;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)等。
|
![]() |
潘詩韻* | 劇場構作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高級講師(編劇及劇場構作)及學術項目主任,創辦及教授亞洲首個劇場構作藝術碩士及藝術(榮譽)學士課程。香港戲劇創作室藝術總監,以編劇、導演、劇場構作及文化項目策劃等崗位介入不同媒體創作,專研劇本精煉、跨領域和跨文化創作,以社會議題下的人文狀況為創作核心,近作包括《一念間》及《迷鳥》及跨領域演談《時.間.流》等。她的劇場構作作品例如《茫然先生》廣受好評。她常應邀於國際文化會議及戲劇節演講及主持工作坊,作品曾於歐美及亞洲主要城市巡演。憑《漂流》獲第六屆香港小劇場獎四項大獎及提名最佳劇本獎(2014);英語劇本《Small Waisted》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屬下國際戲劇協會(ITI)多元文化短劇比賽獎(2016);憑網上劇場《禁色》獲IATC(HK)劇評人獎「2020年度關注作品」。 *蒙香港演藝學院允准參與是次製作
|
![]() |
王健偉 | 佈景設計 主修舞台及服裝設計。 近年戲劇設計作品有:《空凳上的書簡2:繼續書寫》、《最後一次西遊》、《大汗推拿》、《親愛的,胡雪巖》、《德齡與慈禧》、《原則》、《解憂雜貨店》、《大偽術爸》、《科學怪人.重生》、《言說之外》、《兒欺》、《陪著你走》、《病房》、《色相》、《最好的時光》等。 音樂劇及歌劇設計作品有:《我們的音樂劇》、《息在零地》、《肖像曲》、《聖馬可受難曲》、《分岔路上.大力神》、女聲合唱音樂會2021《人來人往》、《自由爵士音樂節2020:爵視、Angelita Li sings Billie Holiday-feat. Patrick Lui Jazz Orchestra 及 Ted Lo & Eugene Pao》等。 舞蹈設計作品包括:《咏嘆調》、《最後一夜》、《紫玉成煙》、《弦舞》、《紅樓夢.三闕》、《活著》、《戰鬥圖騰》、《Re-mark II》等等。 近年憑藉《咏嘆調》、《紅樓.夢三闋》及《親愛的,胡雪巖》分別獲得舞台設計獎項。
|
![]() |
譚嘉儀 | 服裝設計 香港演藝學院學士,主修舞台及服裝設計;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碩士。參與舞台服裝設計的製作包括意大利歌劇、中國戲曲、話劇、音樂劇、形體劇場、芭蕾舞、中國舞及內地電視劇製作。近年舞蹈製作有香港舞蹈團《紫王成煙》,香港芭蕾舞團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及楊麗萍《春之祭》助理服裝設計。 製作曾於香港、台灣、德國、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杭州、深圳、澳門等地演出。2004、2015年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最佳服裝設計。2007年以香港代表之一參加布拉格四年展,參展作品粵劇《西樓錯夢》。200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獎助學金,前住紐約進行一年的服裝文化探索及有關服裝保育之旅。 現為自由舞台工作人及教育工作者。
|
![]() |
楊子欣 | 燈光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,獲藝術學士學位,主修舞台燈光設計。 在學期間憑香港演藝學院作品《菲爾德》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,畢業後再憑同流《關愛》以及香港話劇團《安.非她命》、《結婚》及《父親》五度獲此殊榮。2012年憑香港舞蹈團作品《雙燕——吳冠中名畫隨想》獲第十四屆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舞美。2011年及2015年獲代表香港參加布拉格舉行的舞台設計四年展。 曾與香港多個主要藝團合作,作品逾百。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。
|
![]() |
方曉丹 | 錄像設計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,現為數碼視覺藝術家及錄像設計師,熱愛透過不同的媒體平台進行影像設計與實驗。多年來一直參與演唱會及劇場的視效/錄像設計及製作,劇場合作單位包括進念.二十面體、風車草劇團、W創作社等,演出曾巡迴多個亞洲城市。自2010年起,方一直與多個著名歌手合作,擔綱演唱會現場視覺效果設計,包括林子祥、楊千嬅、謝安琪、陳慧嫻、周柏豪、張敬軒、梁漢文、周國賢、觸執毛樂隊、薛之謙、SHINE、林宥嘉及田馥甄等。執導音樂錄像作品包括盧凱彤的《還不夠遠》、觸執毛樂隊的《8》以及TFVSJS樂隊的《Shrine of our despair》。
|
我們從優秀的中國文化傳統汲取養份,結合當代藝術創意,以具香港特色的中國舞蹈感動世界。
香港舞蹈團於1981年成立,2001年註冊成為慈善及非牟利機構,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。舞團致力推廣具當代藝術創意及香港特色的中國舞蹈,至今已排演超過二百齣深受觀眾歡迎和評論界讚賞的作品。近期作品包括《花木蘭》、《塵埃落定》、《蘭亭.祭姪》、《梁祝.傳說》、《風雲》、《倩女.幽魂》、《踏歌行》、《紅樓.夢三闋》、《中華英雄》、《觀自在》、《白蛇》、《三城誌》、《紫玉成煙》、《劉三姐》、《絲路如詩》、《弦舞》、《一水南天》、《媽祖》、《青衣》、《山水》、《九歌》,以及展現「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」三年探索成果的舞x武劇場《凝》。
舞團經常到海外及內地演出,以促進文化交流,曾涉足十多個國家及地區。近年曾赴美國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、美國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、英國倫敦南岸中心、加拿大多倫多索尼演藝中心、澳洲悉尼卓士活中央廣場劇院、白俄羅斯明斯克國立模範音樂劇院、「韓國舞蹈祭典」、首爾「國際佛教舞蹈節」、北京國家大劇院、北京天橋藝術中心、上海大劇院、上海國際舞蹈中心、杭州大劇院、廣州大劇院、台北新舞台、臺灣戲曲中心等,演出舞團的得獎原創舞劇《花木蘭》、《倩女.幽魂》、《梁祝.傳說》、《蘭亭.祭姪》等饒具香港特色的作品,為海內外的觀眾帶來文化藝術新體驗。
查詢及安排訪問,請與香港舞蹈團市場及節目部聯絡:
張婷 (Candy Cheung) ── 節目及教育主管
電話:(852) 3103 1878 電郵:[email protected]
李暘 (Ella Li) ── 市場及節目副經理
電話:(852) 3103 1805 電郵:[email protected]
© Liana Technologies